清晨的阳光刚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初三(2)班的学生们已经打开了平板电脑,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调取前一天数学老师上传的几何证明思路解析。讲台上,李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拿起粉笔写板书,而是点开投影仪连接的教学系统,调出实时互动课件。屏幕上跳出的随堂测试题,学生们完成后点击提交,系统立刻生成答题数据,红色标记出正确率低于 60% 的题目 —— 这是今天课堂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场景,如今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日常,教育信息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在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实践。
在这所县级中学,两年前还存在教学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数学组的王老师记得,当时市里重点中学的优质课只能靠教师去现场听课记录,回来后再凭记忆复现,很多细节和互动环节无法完整传递。自从学校引入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后,情况彻底改变。平台上收录了来自全国名校的课堂实录、课件素材和习题集,教师们可以直接观看名师授课视频,拆解教学环节设计,还能下载适配本地教材的课件进行修改调整。有一次,王老师准备讲授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在平台上找到一节由省会城市特级教师录制的公开课,视频里老师用商场促销定价案例引入知识点,学生参与度极高。王老师借鉴这个思路,结合本地超市的促销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得格外热烈,课后作业的正确率也比以往提高了近 30%。
教育信息化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个性化。初二学生张浩以前总觉得物理课抽象难懂,尤其是 “电路连接” 相关知识点,课堂上听懂了,课后做题还是容易出错。学校引入的智能学习系统改变了这一状况。系统会根据张浩的课堂答题、作业完成情况,自动分析他的知识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比如发现他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理解不透彻后,系统不仅推送了动画演示视频,还提供了虚拟实验操作模块。张浩可以在电脑上模拟搭建不同类型的电路,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和电流表示数,通过反复操作,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清晰易懂。一个月后,他在物理单元测试中成绩从及格线提升到了 85 分,学习兴趣也明显增强。
对于偏远地区的学校而言,教育信息化更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位于山区的红星小学,过去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英语课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学生的发音和语法基础薄弱。自从接入省级教育云平台后,学校的英语课堂有了新变化。每天上午的英语课,学生们通过视频连线,跟随县城中心小学的专业英语教师学习,实时互动提问;课后,平台会推送与课堂内容匹配的听力练习和口语跟读任务,系统还能对学生的口语发音进行智能评分,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一年时间里,红星小学学生的英语期末测试平均分提高了 25 分,更有多名学生在县级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当地家长们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英语发音更标准了,也敢于主动用英语交流,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是关键环节。许多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涵盖课件制作软件使用、智能教学系统操作、信息化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年轻教师接受快,很快就能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而对于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初期可能会遇到困难。今年 55 岁的语文教师陈梅,一开始对电子白板、在线作业系统等工具感到陌生,担心操作复杂影响教学进度。学校专门安排年轻教师与她结对帮扶,从基础的课件制作教起,逐步引导她尝试在课堂上使用互动功能。现在,陈梅不仅能熟练运用电子白板展示课文配图、播放音频,还会在讲完《岳阳楼记》后,通过在线投票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段落,实时统计结果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课堂氛围比以往更加活跃。她感慨道:“以前觉得信息化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发现这些工具能让课堂更生动,学生参与度更高,自己也得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教学需求。”
在课后辅导环节,教育信息化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教师批改作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尤其是作文、数学应用题等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不仅要判断对错,还要逐一批注修改意见。智能作业批改系统的出现,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数学教师只需将学生的作业拍照上传,系统就能自动识别题目并批改客观题,对于主观题,系统会根据预设的评分标准给出参考分数和修改方向,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审核调整即可。这样一来,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比以往减少了一半,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录制讲解视频,或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学生作业分析报告,家长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
教育信息化并非简单地将传统教学内容搬到屏幕上,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果,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课堂上的实时互动到课后的个性化辅导,从优质资源的跨地域共享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育信息化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学校的教学生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更优质、更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技术提供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更符合教学实际的应用方式,让信息化真正服务于教育本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幕里的课堂:教育信息化如何重塑日常教学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