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听到 “碳中和” 这三个字,会觉得是挺遥远的专业术语,好像只跟大企业、科学家有关系。但其实仔细琢磨琢磨,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每天的吃喝住行都能扯上关系,一点都不抽象。就拿早上出门来说,你选骑自行车上班,还是坐公交,又或者开私家车,不同的选择背后,都会产生不一样的 “碳排放”,而碳中和的核心,就是想办法让这些排出去的碳,能被一点点 “抵消” 掉,最终实现整体的平衡。
咱们先搞清楚一个简单的概念:到底啥是 “碳”?这里说的碳,不是咱们平时见的铅笔芯那种固体碳,而是二氧化碳这类会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比如冬天家里开暖气,烧天然气会产生碳排放;夏天开空调,消耗的电力如果来自火电厂,背后也会有碳排放;甚至咱们吃的外卖,从食材种植、运输到包装处理,每个环节都藏着碳的足迹。所以碳中和不是说完全不产生碳,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把产生的碳 “还回去”,就像咱们借了别人东西,最后得想办法还上一样。
举个特别实在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奶茶店都开始用可降解的吸管,外卖平台也鼓励商家用环保包装?这些看似小事的改变,其实都是在为碳中和出力。因为传统的塑料吸管,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二氧化碳,废弃后还很难降解,会持续对环境产生影响;而可降解吸管,虽然生产时也会有碳排放,但降解速度快,还能减少对环境的长期伤害,相当于在 “碳账本” 上少记了一笔负债。
再说说咱们平时用的电,你可能没留意过家里的电费单上有没有 “绿色电力” 的选项。现在很多地方都推出了风能、太阳能发的电,虽然价格可能比普通火电稍微贵一点,但这些电力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比如一座 10 万千瓦的风电场,一年能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了几十万棵树。要是咱们家家户户都能多选择一点绿色电力,积少成多,对碳中和的贡献可就大了。而且现在不少小区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走在小区里,看着那些靠阳光点亮的路灯,其实就是在感受碳中和带来的小变化。
除了减少碳排放,“吸收碳” 也是碳中和里很重要的一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种树,因为树木通过光合作用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氧气,相当于给地球装了 “空气净化器”。不过种树也不是随便种就行,得选合适的树种,还得考虑种植的区域和后期的养护。比如在沙漠地区种耐旱的沙棘,既能固沙,又能吸收碳;在城市里种行道树,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给夏天带来阴凉,真是一举两得。现在很多企业也会组织员工参与植树活动,甚至还有 “碳汇林” 项目,就是专门为了吸收碳排放而种植的树林,这些树林就像一个个 “碳仓库”,把多余的碳存起来。
可能有人会问,咱们普通人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小事?其实还真不止。比如平时购物的时候,多带一个布袋子,少用塑料袋;买东西之前先想想是不是真的需要,避免冲动消费,因为很多商品生产出来用不上,最后变成垃圾,整个过程产生的碳排放就白白浪费了;还有家里的电器不用的时候,及时拔掉插头,不仅能省电,还能减少因为发电产生的碳排放。这些小事看起来不起眼,但要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做,效果就会很明显。就像一滴水可能没什么用,但很多水滴聚在一起就能汇成河,咱们每个人的小行动,加起来就能推动碳中和的大目标。
不过要实现碳中和,光靠咱们普通人的努力还不够,企业的作用也特别关键。比如现在很多汽车厂家都在大力研发电动汽车,就是因为传统的燃油车烧汽油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电动汽车只要用电,要是电来自绿色能源,那几乎就是零排放。还有一些工厂,以前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很多废气,现在通过技术改造,把废气里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要么用来制作其他产品,要么注入地下储存起来,这就是 “碳捕捉” 技术。虽然这些技术现在还在不断完善,但已经能看到明显的效果了,比如有些钢铁厂通过改造,一年能减少几十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少开了上百万辆汽车。
另外,咱们平时吃的食物也和碳中和有关系。你可能不知道,生产牛肉产生的碳排放,比生产蔬菜要高很多。因为牛在消化过程中会排出甲烷,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所以有时候多吃点蔬菜,少吃点红肉,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也能间接减少碳排放。还有现在很火的 “本地食材”,就是选择本地种植、养殖的食物,因为这些食材不需要长途运输,能减少运输过程中消耗的燃油和产生的碳排放。比如夏天吃本地种的西瓜,比吃从几千公里外运过来的西瓜,碳排放要少很多,而且本地西瓜还更新鲜。
可能有人会觉得,碳中和是个特别宏大的目标,咱们做的这些小事好像起不了多大作用。但其实任何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从小事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就像咱们平时存钱,每天存几块钱,时间长了也能存下不少。碳中和也是一样,每个人每天做一点减少碳排放的小事,企业在生产中不断改进技术,大家一起努力,慢慢就能实现这个目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咱们的生活环境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比如空气更清新了,天空更蓝了,夏天不那么热了,这些都是碳中和给咱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咱们身边已经有很多和碳中和相关的小变化了,比如街上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很多城市的公交都换成了电动的,小区里的垃圾分类也越来越规范。这些变化可能咱们平时没太在意,但都是在朝着碳中和的方向努力。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变化,比如家里的供暖系统可能会换成更节能的,出门坐的地铁可能会用更清洁的能源,甚至咱们穿的衣服,也可能是用可循环材料做的,这些都能减少碳排放。
总的来说,碳中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也不是只有少数人需要关心的事情,而是和咱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它不需要咱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意一点,多做一点对环境友好的小事。比如下次出门,试试坐公交而不是开车;下次购物,记得带布袋子而不是用塑料袋;下次吃饭,多吃点蔬菜少吃点肉。这些小事虽然简单,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为碳中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让咱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毕竟,咱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天空湛蓝、环境优美的地球上,而碳中和,就是实现这个愿望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聊聊碳中和:其实和咱们每天的生活都有关系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