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拐过街角时,总能闻到巷口那家老面馆飘来的香气。不是什么山珍海味的浓郁,就是普通猪油和葱花碰撞出的家常味道,却能把一天的疲惫都勾得软下来。有时候明明家里已经焖好了米饭,还是忍不住停下脚步,掀开门帘喊一声 “来碗阳春面,多放青菜”。
店里的老板是对中年夫妻,男的煮面,女的端面收账,话都不多但手脚麻利。面碗是粗瓷的,端上来时冒着热气,面条根根分明,上面卧着个溏心蛋,翠绿的青菜浸在浅黄的汤里,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每次嗦面的时候,总能听到周围食客的聊天声,有说今天工作不顺的,有聊孩子上学趣事的,夹杂着筷子碰碗的清脆声响,特别热闹。
上周六朋友来家里做客,本来想订个外卖省事,结果聊着聊着就决定自己动手。去菜市场采购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周末的菜场这么有活力。阿姨们挑菜时会互相分享 “这个土豆炖肉最香”“今天的鲫鱼新鲜,熬汤正好”,摊主称完菜总会多送一把小葱,说 “回家调味香”。买了排骨、玉米、番茄,还有朋友爱吃的小龙虾,拎着满满两大袋食材回家,感觉比买了新衣服还开心。
处理小龙虾的时候费了点劲,戴着手套一个个刷干净,再用剪刀剪开虾背,方便入味。朋友在旁边打下手,洗蔬菜、剥大蒜,两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吐槽 “以后再也不自己做小龙虾了,太麻烦”,但手里的动作却没停。等把小龙虾倒进热油里,听着 “滋啦滋啦” 的声响,再加入豆瓣酱、花椒、八角这些调料,香味瞬间弥漫整个厨房,又觉得一切都值了。
除了在家做饭,偶尔也会去探索一些小众的餐馆。有一次在老街区闲逛,发现一家藏在居民楼里的小餐馆,没有招牌,只有一扇虚掩的木门。推开门进去,里面只有四张桌子,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见我们进来,笑着问 “第一次来?尝尝我们家的红烧肉吧,很多老顾客都爱吃”。
点了红烧肉、炒时蔬和一份番茄蛋汤,没等多久菜就端上来了。红烧肉色泽红亮,肥瘦相间,用筷子夹起来轻轻一抿,肉就化在嘴里,甜咸适中,一点都不腻。炒时蔬是简单的青菜,只放了盐和少许蒜末,但吃起来特别清爽,能尝到蔬菜本身的鲜甜。番茄蛋汤里的番茄熬得很烂,汤喝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开胃。后来和老板聊天才知道,这家店开了二十多年,来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和熟客,没有做过宣传,全靠口碑。
还有一次去外地旅游,特意避开了网红景点推荐的餐馆,跟着当地的居民找到了一家小面馆。面馆在一条窄窄的巷子里,早上七点多就已经坐满了人。点了当地特色的牛肉拌面,面条是手工拉的,很有嚼劲,拌上秘制的酱料和切成薄片的牛肉,再配上一碗清汤,吃得特别满足。旁边桌的大爷见我们吃得香,热情地推荐 “下次来可以尝尝他家的炸酱面,也特别好吃,早上来晚了还吃不到呢”。
其实不管是高档餐厅还是街头小店,好吃的食物总能让人心情愉悦。有时候加班到很晚,路过街角的便利店,买一份关东煮,喝着热乎的汤,吃着入味的萝卜和鱼丸,疲惫感就会消散不少。有时候周末在家不想做饭,煮一碗泡面,再打个鸡蛋,加几片青菜,虽然简单,但也吃得很开心。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妈妈做的糖醋排骨。每次妈妈做糖醋排骨,我都会守在厨房门口,等排骨刚出锅,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抓一块放进嘴里,烫得直跺脚也舍不得吐出来。妈妈总会笑着拍掉我的手,说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现在离家在外,很少能吃到妈妈做的糖醋排骨了,偶尔自己尝试着做,却总也做不出小时候的味道,大概是少了妈妈的那份心意吧。
有一次过年回家,妈妈提前问我想吃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 “糖醋排骨”。到家那天,刚进门就闻到了熟悉的香味,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做好的糖醋排骨。妈妈说 “知道你爱吃,今天一早就去菜市场买了新鲜的排骨,炖了好几个小时呢”。吃着妈妈做的糖醋排骨,感觉比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那一刻才明白,最好吃的食物,永远带着家的味道。
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承载很多回忆。就像每次吃到粽子,就会想起小时候端午节,妈妈带着我包粽子的场景;每次吃到月饼,就会想起中秋节和家人一起赏月的时光;每次吃到饺子,就会想起过年时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热闹场面。这些和食物相关的回忆,都成了生活中最温暖的片段。
有时候和朋友聊天,聊到喜欢的食物,总能打开话匣子。有人喜欢吃辣,觉得无辣不欢,每次吃火锅都要选最辣的锅底,还要蘸满辣椒面;有人喜欢吃甜,奶茶要全糖,蛋糕要选奶油最多的,连吃面条都要放糖;有人喜欢吃酸,吃饺子要蘸很多醋,吃水果专挑酸的橘子和李子。每个人的口味不同,但对美食的热爱却是相同的。
之前和同事一起去吃火锅,有人不能吃辣,有人无辣不欢,最后点了鸳鸯锅。大家围坐在火锅旁,一边涮菜一边聊天,不能吃辣的同事偶尔也会好奇地尝一口辣锅的菜,然后被辣得直喝水,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虽然口味不同,但一点都不影响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反而因为这些小插曲,让聚餐变得更加有趣。
其实美食的意义,不仅仅是填饱肚子,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早上起来,为自己做一份早餐,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晚上回家,为家人做一顿晚餐,享受温馨的家庭时光;和朋友相聚,一起品尝美食,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些平凡的瞬间,因为有了美食的陪伴,变得更加美好。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人们对美食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大概是因为食物最能贴近生活,最能传递温暖。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可能包含着家人的关爱;一份街头小吃,可能藏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一顿朋友聚餐,可能记录着珍贵的友谊。每一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每一次品尝,都是一次与生活的温柔相遇。
记得有一次生病,胃口很差,什么都不想吃。朋友知道后,特意在家熬了粥,送到我家。粥熬得很软烂,里面放了红枣和枸杞,喝起来甜甜的,很容易消化。朋友坐在旁边,看着我喝完粥,又叮嘱我 “好好休息,明天再给你熬点别的”。那一刻,喝着温热的粥,心里暖暖的,感觉病都好了一半。
还有一次,邻居阿姨知道我一个人住,做了包子特意送了几个过来。包子是韭菜鸡蛋馅的,刚出锅不久,还冒着热气,咬一口,皮薄馅足,鲜香可口。阿姨说 “自己做的包子,没有添加剂,你放心吃,不够再跟我说”。虽然只是几个普通的包子,却让我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温暖。
在生活中,美食就像一个纽带,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它可以让陌生人因为一顿饭成为朋友,也可以让家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它不需要多么昂贵的食材,也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做法,只要带着心意,简单的食物也能变得格外美味。
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总是匆匆忙忙地吃饭,有时候甚至一边工作一边吃外卖,很少能静下心来好好品尝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妨放慢脚步,偶尔为自己做一顿饭,或者去探索一家小众的餐馆,好好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或许你会发现,藏在烟火气里的舌尖小日子,才是生活中最真实、最温暖的幸福。就像巷口老面馆的阳春面,居民楼里的红烧肉,妈妈做的糖醋排骨,这些平凡的食物,都在默默地治愈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最简单的快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藏在烟火气里的舌尖小日子 https://www.dachanpin.com/a/tg/4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