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像无形的网,笼罩着市一院急诊楼的每一寸角落。护士林晓刚把体温表插进患儿腋下,分诊台的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尖锐的声响刺破了清晨难得的片刻宁静。她快步走过去,见担架床正被推着往抢救室方向冲,床上的老人脸色青紫,胸口剧烈起伏,家属跟在后面哭得声音都变了调。
“急性心梗,准备除颤仪!” 值班医生周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果断,白大褂下摆随着他的动作扫过地面。林晓立刻打开抢救车,指尖在器械间翻飞,止血钳、纱布、抢救药品瞬间在托盘里排得整整齐齐。监护仪的滴滴声与除颤仪的充电提示音交织在一起,成了此刻最紧迫的背景音。
老人的心律在第三次除颤后终于恢复了正常,监护仪发出平稳的蜂鸣。林晓松了口气,才发现掌心早已被汗水浸湿。她转头看向走廊,刚才还在哭闹的患儿正扒着妈妈的衣角,好奇地望着抢救室的方向,小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患儿妈妈轻声哄着:“叔叔阿姨在救爷爷呢,很快就好啦。”
上午十点,急诊室的人流渐渐密集起来。清创缝合室里,大学生陈阳正咬着牙忍受伤口消毒的刺痛。他昨天在篮球场上摔了一跤,膝盖划开长长的口子却没当回事,直到今早红肿流脓才慌忙赶来。“小伙子,伤口都化脓了还硬扛,再晚点可能要败血症。” 护士张姐一边麻利地拆线换药,一边忍不住叮嘱,“年轻人别总觉得身体是铁打的,该注意的地方一点都不能含糊。”
陈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想着期末考快到了,不想耽误复习。” 张姐递给他一瓶碘伏:“身体垮了才真耽误事,记得每天换药,有异常随时来。” 说话间,她已经把伤口重新包扎好,白色的纱布缠得松紧适中,边缘还细心地贴了防过敏胶带。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晓换班去食堂吃饭,刚拿起筷子就接到科室电话,说有位孕妇腹痛剧烈,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她丢下碗筷往回跑,远远就看见急诊门口围了不少人,孕妇蜷缩在轮椅上,额头渗满冷汗,丈夫蹲在旁边紧紧握着她的手,声音里满是慌乱:“医生,您快看看她,她怀的是双胞胎……”
产科医生很快赶来会诊,初步判断是先兆早产。林晓推着轮椅往产科病房送,一路上不停安慰孕妇:“别紧张,我们都在呢,宝宝一定会平安的。” 孕妇虚弱地笑了笑,攥着林晓的手慢慢松开了些。电梯里,林晓注意到孕妇丈夫的衬衫领口都湿透了,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公文包,想来是刚从单位匆忙赶来。
下午三点,清创室的门又被推开。这次进来的是位拾荒老人,手里拎着个破旧的编织袋,右手食指被生锈的铁钉扎破了,伤口周围已经红肿发黑。“医生,能帮我消消毒吗?我没多少钱……” 老人局促地站在门口,不安地搓着左手。
周明连忙招手让他过来:“大爷,先过来处理伤口,钱的事别担心。” 他仔细检查伤口后皱起眉头:“得打破伤风疫苗,不然有风险。” 老人听说要打针,往后缩了缩:“那得花不少钱吧?我这伤不碍事,消消毒就行。”
林晓端着消毒用品走过来,蹲在老人面前:“大爷,这针必须打,破伤风可不是小事。您要是实在有困难,我们帮您申请救助基金,不用您花钱。” 老人愣了愣,眼眶突然红了:“你们真是好人,比我那不争气的儿子还上心……” 处理完伤口,林晓又给老人拿了些消炎药,仔细写好服用说明,还把自己带的面包和牛奶塞到他手里。
傍晚时分,急诊室的节奏稍稍放缓。林晓整理着抢救记录,抬头看见上午那位心梗老人的家属拎着水果走过来,非要往她手里塞:“多亏了你们,我爸才捡回一条命。” 林晓婉拒了水果,指了指墙上的标语:“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多陪陪大爷,让他好好休息才是最重要的。” 家属连连点头,转身轻轻推开了病房门。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透过窗户照进急诊室。林晓正在给一位感冒发烧的小朋友量体温,孩子怕打针,哭得撕心裂肺。她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小朋友,你看这颗糖是小熊形状的,吃完糖打针就不疼了。” 孩子抽泣着接过糖,含在嘴里慢慢安静下来。旁边的妈妈笑着说:“我们家孩子平时最怕打针,今天居然这么乖。”
晚上十点,一阵急促的救护车鸣笛声划破夜空。送来的是位遭遇车祸的外卖骑手,左腿严重骨折,脸上沾满了血污,手里还紧紧攥着外卖箱的肩带。“我的餐…… 顾客还在等……” 骑手虚弱地说着,想要挣扎着坐起来。
“别乱动,你的腿骨折了。” 周明按住他,“我们已经联系平台了,会帮你处理订单的事,你现在最重要的是配合治疗。” 林晓帮骑手擦拭脸上的血污,发现他的手机屏幕已经碎裂,屏幕上还显示着与顾客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是 “马上就到,抱歉稍等”。
凌晨一点,急诊室终于恢复了暂时的平静。林晓趴在护士站的桌子上小憩,脑海里闪过一天见过的一张张面孔:心梗老人转危为安的笑容,陈阳换药时不好意思的神情,拾荒老人感动的泪水,外卖骑手担忧订单的眼神…… 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一样在她脑海里流转,让她想起当初选择护士这个职业时的初心。
突然,分诊台的铃声再次响起。林晓立刻直起身,快步走向门口。月光下,她的白大褂被风吹起一角,像一只展开翅膀的白鸽。急诊室的灯光依旧明亮,照亮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身影,也照亮了医护人员们坚守的每一个日夜。在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生死离合,却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藏在白大褂的褶皱里,藏在监护仪的蜂鸣声中,藏在每一次小心翼翼的护理和全力以赴的抢救里。
天快亮的时候,那位早产的孕妇顺利生下一对龙凤胎。消息传到急诊室,林晓和同事们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周明喝了口早已凉透的茶水,笑着说:“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份工作最动人的地方,总能在疲惫里看见希望。” 林晓望着窗外泛起鱼肚白的天空,想起刚才在走廊里看到的场景:产妇丈夫抱着保温桶,脚步轻快地走向病房,阳光刚好落在他的肩上,把整个身影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急诊室的十二时辰,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却有着最真实的人间烟火。这里有伤痛与泪水,更有坚守与希望。那些穿着白大褂的身影,日复一日地在消毒水的气味中忙碌,用专业与温柔,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的尊严,也让这座城市在每一个日夜交替的时刻,都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急诊室的十二时辰:那些藏在白大褂里的温度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