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蹲在沙丘顶,指尖捻碎最后一块焦土。风裹着沙砾打在脸上,他摸出怀里的搪瓷缸子,抿了口混着沙尘的凉白开,缸壁上 “绿化祖国” 四个红漆字早已被风沙磨得斑驳。这是他在毛乌素沙漠扎营的第三十一个春天,眼前的柠条林刚抽出嫩黄芽尖,像给灰褐色的大地绣了道金边。
二十岁那年,老周跟着村里的驼队进沙。彼时沙丘还在疯长,一夜之间就能吞掉半亩庄稼地。队长把铁锹塞给他时说:“种活一棵树,比养活娃还难。” 他不信这个邪,在沙窝子里刨出半人深的坑,把杨树苗埋进去,第二天却发现树苗被风掀翻,根须在烈日下蜷成一团枯草。这样的挫败重复了无数次,直到有天他看见沙蒿丛里钻出只野兔,忽然觉得这死寂的沙漠里,藏着不肯认输的生命力。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十年前。县林业局的技术员小吴背着笔记本电脑闯进帐篷,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曲线让老周犯了迷糊。“周叔,您种的这些树,都是‘碳汇林’。” 小吴指着地图上的红点解释,每棵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能折算成 “碳积分”,攒够了能换钱。老周捏着粗糙的手掌笑出声:“沙子里还能刨出金疙瘩?”
那天起,老周的生活多了桩新鲜事。每天天刚亮,他就扛着锄头巡林,兜里揣着个塑料皮本子,记下新发芽的柠条数量,观察沙棘的挂果情况。小吴教他用智能手机拍照片上传,APP 里的 “碳账本” 会自动核算数值。第一次收到转账短信时,老周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看了半天,转身买了十斤复合肥撒进林子里。
沙地里的绿色渐渐连成片。有年春天,在外打工的儿子周强突然回来,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爸,我回来帮你种树。” 周强抹了把脸上的汗,从包里掏出无人机和传感器。原来他在城里学了生态监测,听说老家的碳汇项目做得红火,就带着技术回来了。
无人机嗡嗡掠过沙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植被覆盖率和土壤湿度。周强给父亲演示如何用数据指导种植:“沙蒿适合种在迎风坡,柠条要间距三米才长得好。” 老周蹲在地上,看着儿子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忽然觉得这新一代的治沙法子,比自己闷头干了三十年还管用。
父子俩的 “碳账本” 越记越厚。他们引进了耐旱的沙柳品种,搭建起滴灌系统,还在林间套种沙打旺作为饲料。周边的村民见他们尝到了甜头,也纷纷加入治沙队伍。村支书牵头成立了合作社,把各家的碳积分整合起来,跟城里的企业合作。那些需要减排的工厂,会花钱购买他们的碳积分,用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
有次,一群穿着西装的城里人来考察。为首的王总蹲在沙棘丛前,捏起一颗红彤彤的果子放进嘴里:“这可是好东西,既能固沙又能创收。” 他当场签下合同,不仅收购合作社的碳积分,还计划投资建设沙棘加工厂。消息传开,村里的笑声比往年的沙枣花香还浓。
秋末的一天,老周和儿子坐在新盖的砖房里,翻看着手机里的 “碳账本”。屏幕上的数字已经累积到了惊人的地步,旁边的曲线图像条向上攀升的绿绸带。周强指着地图说:“爸,你看,咱们种的树已经连成了一百多公里的林带,挡住了沙尘暴,还吸走了好多二氧化碳。”
老周摸出老花镜戴上,仔细端详着那些跳动的数字。他想起刚进沙时,队长说的那句 “种活一棵树比养活娃还难”,如今再看,这些树不仅活了下来,还养活了一村子人。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沙枣的甜香,远处的柠条林在暮色中泛起温柔的绿光。
周强忽然指着屏幕说:“爸,下个月有个碳中和论坛,邀请咱们去发言呢。” 老周愣了愣,随即笑了:“我一个老农民,能说啥?” 周强握住父亲的手:“就说咱们在沙窝窝里种出的故事,说每棵树都是怎么变成‘碳宝贝’的。”
夜色渐浓,窗外的星空格外明亮。老周想起三十一年前那个风沙弥漫的早晨,自己站在沙丘上,望着茫茫沙海看不到尽头。而现在,他的身后是郁郁葱葱的林海,身前是充满希望的未来。那些曾经被风沙吞噬的土地,如今正孕育着生机,那些记在本子上、存进手机里的碳积分,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变着这个世界。
合作社的办公室里,新贴的规划图上画满了绿色的符号。村民们凑在一起,讨论着明年要种多少棵树,引进什么新品种。有人提议搞生态旅游,让城里人来看看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有人说要开发沙棘果汁,把沙漠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老周坐在人群中间,听着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手里的搪瓷缸子轻轻晃动,里面的茶水泛起细密的涟漪。
风沙还在吹,但已经带不走多少沙砾了。那些扎根在沙地里的树木,像无数双坚定的手,牢牢抓住了土地。老周知道,这碳汇林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在进行着无声的奉献,而他们这些治沙人,就是这些奉献的见证者和守护者。
冬雪覆盖大地的时候,老周收到了小吴寄来的新年礼物 —— 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毛乌素沙漠的卫星对比图,左边是三十年前的黄色沙海,右边是如今的绿色林海。老周翻开第一页,写下了新一年的计划:再种两千棵柠条,教会更多村民用 APP 记碳账。
雪地里,几株沙蒿的枝条顶着积雪,透出顽强的绿意。老周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白茫茫的沙丘,心里却暖烘烘的。他知道,等明年春天,这里又会冒出更多的绿芽,他的 “碳账本” 上,又会添上一笔新的记录。而那些关于沙漠、树木和碳积分的故事,还在继续生长,就像这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岁月里慢慢铺展成壮阔的画卷。
村里的孩子们开始跟着大人学种树。他们拿着小小的铁锹,在沙地里刨出浅浅的坑,小心翼翼地放进树苗。老周看着这些稚嫩的身影,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周强教孩子们用平板电脑记录树苗的生长情况,小家伙们围着屏幕叽叽喳喳,眼里闪着好奇的光芒。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平板电脑问:“周爷爷,这些树真的能吸走二氧化碳吗?” 老周蹲下来,指着远处的林海说:“是啊,每棵树都是个小勇士,它们在帮咱们保护地球呢。”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本子上认真写下:“今天种了一棵柠条,它是环保小勇士。”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林海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光。老周牵着小姑娘的手,慢慢走在林间小道上。脚下的沙子已经变得坚实,路边的沙棘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子,远处传来村民们收工的笑声。他忽然觉得,所谓的碳中和,从来不是什么遥远的概念,它就藏在每一棵树苗的根系里,藏在每一页 “碳账本” 的数字里,藏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里。
风穿过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大地在轻声絮语。老周抬头望向天空,一群候鸟正排着队飞过,它们的身影在夕阳中渐渐远去。他知道,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已经成为生命的乐园,而那些关于绿色和希望的故事,还将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更多温暖的篇章。那么,当更多人加入这场与风沙的较量,当更多 “碳账本” 被用心记录,这片土地还会绽放出怎样的惊喜?那些扎根沙海的绿色生命,又将书写出怎样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沙窝窝里的碳账本 https://www.dachanpin.com/a/tg/5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