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经历小米之苦我想给技术创业者3个建议

今天是关于深度科技的讨论会,主题是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在创业过程中其实只有一个风险-,所有的公司“死”也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钱了。

深度科技公司的最大危机:没钱

我记得21年前,我们金山软件发不出工资,我当时很痛苦,难受了很久。经过那次考验后,只要是我负责的公司,我都特别喜欢看到公司账户里有非常多的现金,因为之前总担心发不出工资。

我记得九十年代有个很出名的公司,为了考验员工忠诚度,经常六个月、九个月不发工资。我创办了这么多年公司,其实我曾经一直想考验一下金山云员工的忠诚度(笑),九个月不发工资。但是我不敢,因为我觉得我们公司没有那么大吸引力,九个月不发工资还有人在,这个挺了不起。所以为了不让我考验员工的忠诚度,凡是我负责的公司,我们都要求不能迟发员工一天的工资。所以我个人认为公司死只有一个风险,就是没钱。

深度科技的公司其实更需要管理这个问题。

为什么?因为AI“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深科技公司其实没有什么现金流。至少在可预见的一两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深度科技的公司会比较难以产生正向现金流,因为做业务很难迅速变成销售额、变成利润。这就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你是否拥有足够的融资能力。

融到钱以后你怎么管理?我见过很多稀里糊涂的的创业者,直到下个月发不出工资的时候才想起来要跟股东商量能不能借一点钱发工资。股东的确有帮助公司的义务,但绝不是动不动就借钱。尤其是当顺为作为一个风险投资基金,我们后面还有股东,我们动不动跟我们的股东商量说:“这个公司很厉害,他们又没钱了,我们能不能借点钱给他们?”这就很痛苦。

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我们绝大部分深度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都有很强的技术背景,数学虽然算得溜,但是算不明白账上有多少钱,够发几个月的工资。包括一些很出名的创业者,他们都算不明白这个问题。

深度科技公司最大风险:公司账上缺乏足够现金来维持运营

原因:目前绝大多数AI公司难以产生正向现金流

如何解决?

我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先搞清楚你公司里有多少人,每个月需要付多少工资,交多少房租、水电费,我以前管理的时候把它叫做固定成本。

差可以不出,广告可以不打,设备可以租用,因为这些都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就是你紧急的时候可以不花的,但固定成本是你一定要给的。把你的固定成本算出来后,用目前账上的现金除一下,要是没有18个月,你就真心应该“睡不着觉”。

我当年要求我的公司一定要有18个月的固定成本,18个月是一个周期。这么一算,大部分公司账上都没有18个月的现金,这就变成一个大问题了。但最近AI风头正热,有些公司想冲一下,但资金又可能不够,导致压力非常大。

这件事情怎么做?两个方向,无外乎“开源”和“节流”。

一、开源

第一个从“开源”的角度来讲,认真做好融资工作。公司没钱的时候最难融资。

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融资呢?

在上一轮融资的钱花了一半的时候,就要开始融资,千万别等花完了再融。你说你融的钱可以花两年,过了一年就要开始融资。

融了六个月还融不到,你应该怎么办?

把所有的变动成本全部干掉,准备过冬。看剩下的1/4的钱还够不够再撑一年到两年,这样你的公司就不会说等到要发工资了,才去跟股东,甚至是跟各个朋友去借钱。我认为不到山穷水尽,千万不要以个人名义去借钱。因为个人借钱最后的后果是什么呢?公司破产了,你自己欠了一屁股债,未来将很难翻身。

所以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对于深度科技的公司来说是头等大事。这往往是很多博士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仔细算清楚公司账上有多少钱,每个月要花多少钱,我能花几个月。所以第一条就是“开源”。

二、节流

节流的本质是控制好你的固定开支。在你要冲的时候,你可以花很多变动开支,但是千万不要把固定开支定得很高。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很多人都死在什么地方?就是固定开支太高。他拿了很多钱,租五星级的办公室,觉得我们在CBD租个高档办公室容易招人。其实这个理由也对。但是你仔细想一想,遇到危险的时候,那个沉重的房租你根本付不起。在你有钱的时候,两、三百万的资金你都觉得不是事,但当你真的缺钱的时候,你就会异常痛苦。

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花很多钱,但是是在变动的成本上。在固定成本上要越紧越好,除非你自己能挣钱。所以小米创办这么多年来,办公室一直非常简陋。为什么?因为它属于固定成本。我们14000人的办公室,十几万平米,每多一毛钱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所以,管理好你的固定成本。

方法1 :工资选择制度

现在人才竞争很激烈,我主张给那些优秀的人才可选择的激励制度。比如你可以选拿多少股票,你可以选拿多少工资,不要简单地用工资砸。AI火了以后,我们大家都拿了很多钱,觉得付工资成本低。我同意,因为你是假定了你公司必然成功。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假如你的公司遇到风险,如果你的固定成本低,你就可以存活更长的时间,所以这里面就有非常多技巧和方法。

我办小米初期的时候就设定一个选择制度,你拿原来的工资,我们给你多少股票,你拿70% 的工资我们给你多少股票,你拿生活费我们给你多少股票,股票数量之间会相差很多。最后我们统计了一下,15% 的人选了原来的工资,70% 的人选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工资,还有15% 的人选生活费。假如他已经买了房,他觉得我家庭在不花存款的前提下,每个月需要花多少钱,然后我们给你多少股票。我们是给了选择的。很多选择前两个选项的同事事后反悔,跟我说想多持有一些股票,但被我回绝了。因为他在这个事情上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个制度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

拿低工资的人觉得是我心甘情愿的,我自己投入了,我愿意付出,赚了也是我的决策,亏了我谁都不怨。创业公司不是说我们要给员工低的报酬,而是我们要给有弹性、有选择的报酬,这样人才自己也变成了创业者,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公司才能真正做好,这是小米初期很重要的经验。

方法2 : 组织员工自己投资自己

而且小米还有一个经验,我觉得做得也很好。我们在做B轮的时候,有员工提出说他很看好小米,想要投资。当时公司里有70几个员工,差不多有60个掏了钱。大家总共掏了1400万人民币。因为我们封顶30万人民币,怕大家太看好了,投了一堆钱,把房子抵押卖了,最后搞来一堆的麻烦。掏了1400万人民币以后,大家的斗志和热情完全不一样了。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雷军:经历小米之苦我想给技术创业者3个建议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21363.html

(0)
上一篇 2023-05-18 07:27:46
下一篇 2023-05-18 07:38:22

相关推荐

  • YBI青年创业计划如何注册?

    新闻详细页内容顶部广告 摘要:人力和时间资源是有限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高效率地整合这些有限的资源,使其价值能够最大化的被使用,让更多的青年群体受益。YBI构建的公益创业体系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众筹+公益”。我们这样来举例:你的创业项目需要20万的启动资金…… YBI一直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的“先富带动后富,一小部分人富裕就可以带动大部分人…

    创业分享 2023-06-03
    152
  • 创业板指周涨7.25%

    关注√ 中金在线微信 热门搜索 为您推荐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创业板指周涨7.25% 分享到 关注中金在线: 扫描二维码   对于创业板,广发证券表示,从2002纳斯达克的经验来看,政策底、流动性底带来贴现率下行可以驱动一轮“熊市反弹”,但盈利底的“夯实”则是板块见底反转的“必要条件”。2002年在纳斯达克盈利增速触底、市场牛熊切换之前,商誉存量自高…

    2023-05-13
    82
  • 沪深两市探底回升创业板指翻红 电子板块领涨

      申万一级28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上涨,电子、房地产、电气设备行业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1.99%、1.45%、0.82%;其他17个行业下跌,农林牧渔、纺织服装、医药生物行业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05%、1.84%、1.49%。   中证网讯(记者 吴玉华)1月22日,沪深两市探底回升,早盘一度跌近2%的创业板指翻红上涨。截至午间收盘,上证综指下跌0.23…

    创业分享 2023-05-12
    66
  • 温商院打造全国首个大学生创业模拟平台

      通过该平台,学生们可以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进行经营决策,体验职场工作环境,认知企业业务内容和流程,从而提高商业经营水平和创业成功率。同时,平台还依托“新道创新创业经营决策训练平台”开设了创新创业经营决策实训课程,该课程计2个学分,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放。   该平台专注于创业教育从1到N过程的模拟仿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和进行创业经营与决策训练的…

    创业分享 2023-05-21
    95
  • 遭遇“黑天鹅事件” 创业孵化机构如何应对

      “此外,要有信心。这不是空话虚话,我觉得,已经有这么多的公共资源投入,全国人民又这么积极的配合,疫情不会持续太久。坚持一下,就会过去。”颜振军表示。 返回首页【】   第三,寻找危机中的机遇。比如:一是适时推进孵化器信息化建设,借助当前企业纷纷远程办公的特殊场景,将那些能够通过互联网处理的事务尽可能上网,比如企业数据收集、网上社区、远程咨询、远程培训等。…

    创业分享 2023-05-12
    85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