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深秋,在山区支教的朋友发来一段视频:课堂上,孩子们围着一台旧电脑,眼神亮得像星星,屏幕里是城市博物馆的直播讲解,讲解员手中的文物在镜头下缓缓转动,孩子们忍不住伸出手,仿佛想触摸那些跨越千年的纹路。那一幕让我忽然明白,教育信息化从来不是冰冷的技术名词,而是悄悄架起的桥梁,让大山里的目光能越过山脊,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本该是一场不分地域、不论资源的奔赴,可过去太多年里,有些孩子的课堂被群山困住,有些老师的知识传递受限于教具。我曾听一位老教师说,他年轻时带着学生在黑板上画长江流域图,画了擦、擦了画,可孩子们始终没见过真正的江水奔腾;有位乡村女孩在日记里写,想知道英语课本里 “大海” 的声音,却只能对着课本上的插图想象。这些细碎的遗憾,像散落在教育路上的小石子,直到教育信息化的风慢慢吹进这些角落,才让一切有了新的模样。
李老师是县城中学的语文教师,教龄二十多年,曾经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批改。班里五十多个学生,每本作文本她都要逐字逐句批注,常常改到深夜,可学生们拿到本子时,热情早已淡了大半。三年前,学校引入了智能作文批改系统,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传了学生的作文。没想到系统不仅标出了错别字和语法问题,还根据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给出了个性化建议 —— 比如给擅长描写却缺乏情感表达的学生推荐抒情散文,给逻辑清晰但语言平淡的学生提供词句积累素材。更让她惊喜的是,学生们开始主动在系统上修改作文,还会互相查看彼此的修改记录,原本沉闷的作文课,渐渐变成了充满交流的 “写作沙龙”。李老师说:“技术没有代替我,而是帮我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真正重要的地方 —— 读懂每个孩子的文字,也读懂他们的心。”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改变,远不止在课堂之内。去年冬天,北方某城市因为疫情临时停课,初三学生小宇却一点也不担心跟不上进度。每天早上,他会准时登录学校的在线学习平台,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老师的直播课。直播课上,老师会用互动白板讲解数学题,还会发起实时答题,小宇每次都积极参与,看着屏幕上自己的答案被标为 “正确”,他心里满是成就感。课后,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向老师提问,老师通常会在半小时内回复,有时还会专门录一段讲解视频发给她。更让小宇开心的是,平台上还有 “学习小组” 功能,他和几个好朋友组成了小组,每天晚上一起在线讨论难题,分享学习笔记,原本孤单的居家学习,因为这份联结变得格外温暖。小宇的妈妈说:“以前总怕孩子在家学习没人管,现在看到他能主动学习,还能和老师、同学保持联系,我心里踏实多了。”
在偏远的乡村,教育信息化更是像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路。云南某乡村小学,因为师资有限,过去一直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孩子们的英语课只能由语文老师兼任,发音不准、语法错误是常有的事。去年,学校接入了 “双师课堂”—— 城市里的专业英语老师通过直播给乡村孩子上课,乡村的辅导老师则在课堂上协助管理,帮助孩子们解决即时问题。第一次上双师课时,孩子们看着屏幕里亲切的英语老师,听着标准的英语发音,都兴奋得不得了。课后,老师还会通过在线作业系统给孩子们布置作业,批改后再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半年下来,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原本害怕说英语的孩子,现在也能主动用英语和老师打招呼了。有个孩子在作文里写道:“我以后要好好学习英语,长大了也要像屏幕里的老师一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句话,或许就是教育信息化给孩子们带来的最珍贵的礼物 —— 不仅是知识,还有对未来的向往。
当然,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乡村学校因为网络信号不稳定,直播课常常卡顿;有些老年教师对智能设备不熟悉,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操作;还有些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视力,对在线学习有抵触情绪。但这些问题,从来不是放弃的理由,而是不断改进的方向。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网络环境;学校组织老年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还安排年轻教师一对一帮扶;老师们也在不断调整在线教学的时长和形式,增加互动环节,减少学生盯着屏幕的时间。就像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的:“教育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一边探索,一边调整,一边温暖地向前走。”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教育信息化,就是给这棵树、这朵云、这个灵魂,增添了更有力的翅膀。它让知识传递不再受限于山川河流,让教育公平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机会。当山区的孩子通过屏幕看到故宫的红墙黄瓦,当乡村的学生能跟着专业老师学习英语,当居家的孩子依然能感受到课堂的温暖 —— 这些瞬间,都是教育信息化最动人的模样。
未来,教育信息化还会继续向前发展,或许会有更智能的技术走进课堂,或许会有更创新的教学模式出现。但无论技术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要记得,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技术是工具,是桥梁,是翅膀,但真正能让教育发光的,是老师的用心,是学生的渴望,是每个参与者对教育的热爱。就像那束从屏幕那端照过来的光,它不仅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温暖、希望和成长。而我们,都在这束光里,期待着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屏幕那端的光:教育信息化里的温暖与成长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