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盯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猕猴桃箱,指节因为用力攥着检测报告而微微发白。这批三天前从秦岭基地运抵的鲜果,已有近三成出现了表皮凹陷,再过 48 小时,损耗率可能突破 50%。作为 “秦岭鲜语” 食品公司的供应链总监,他很清楚,这些毛茸茸的果实不仅承载着果农半年的期待,更关系着公司即将启动的社区团购新业务能否顺利落地。
2023 年的夏天格外漫长,持续高温让冷链运输成本同比上涨了 23%,而终端消费者对水果新鲜度的要求却丝毫没有降低。李建国记得上周和西安某社区团长的沟通,对方直言不讳:“你们的猕猴桃比隔壁家贵两块钱,要是再出现软化变质的情况,下次就不合作了。” 这句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彻底改造这条从秦岭深山到城市餐桌的供应链。
(示意图:涵盖从果园采摘、分拣、冷链运输到社区配送的全链路节点)
故事要从三个月前说起。当时公司刚签下与秦岭北麓十家合作社的直采协议,本以为省去中间商环节能降低成本,可实际运作中问题却接连不断。采摘环节,果农仍沿用传统的竹筐装运,难免造成果实碰撞损伤;分拣环节,缺乏标准化分级标准,大小不一的猕猴桃混装在一起,既影响美观又增加了仓储难度;运输环节更让人头疼,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冷藏车经常出现温度波动,有时为了凑单还会延迟发车,原本承诺的 24 小时直达往往要拖到 36 小时以上。
“必须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李建国在供应链优化启动会上拍了板。他带着团队先去了猕猴桃主产区周至县,和合作社一起制定了《鲜果采摘标准手册》:要求果农在清晨露水干后采摘,使用带软衬的塑料筐,每筐重量不超过 15 公斤;采摘后两小时内必须运到附近的预冷中心,通过真空预冷技术将果实温度从 25℃快速降至 5℃,这个温度能最大限度延长保鲜期。
预冷环节的改造只是第一步。李建国发现,传统的冷链运输就像 “黑箱子”,司机什么时候出发、途中温度是否稳定,这些信息都无法实时掌握。他咬咬牙投入 80 万元,为公司所有冷藏车安装了物联网监控设备,通过 GPS 定位和温度传感器,在后台就能实时查看车辆位置和车厢内温度,一旦温度偏离设定范围(5℃±1℃),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推送信息给调度员和司机。
有一次,一辆发往郑州的冷藏车在连霍高速上突然出现温度异常,从 5℃快速升到 8℃。系统报警后,调度员立即联系司机,原来冷藏机组的风扇出了故障。司机根据调度员的指引,就近驶入服务区,维修人员早已带着配件在那里等候 —— 这得益于李建国提前和沿途 12 个服务区签订的应急维修协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只用了 45 分钟,车上的猕猴桃丝毫未受影响。
仓储环节的优化同样关键。以前仓库里的猕猴桃都是堆放在普通货架上,分拣时需要人工逐个挑选,效率低还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李建国引入了智能分拣系统,通过机器视觉技术,能自动识别猕猴桃的大小、成熟度和表皮完好度,然后根据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分类:个头大、成熟度适中的发往高端超市;中等大小、表皮略有瑕疵的用于社区团购;成熟度较高的则直接送往果汁加工厂。这样一来,分拣效率提高了 3 倍,损耗率也从原来的 15% 降到了 5% 以下。
最让李建国自豪的是供应链数据中台的搭建。他把采摘、预冷、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都整合到这个中台里,通过数据分析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比如通过分析过去三年的销售数据,发现每年 9 月份郑州、武汉等城市的社区团购订单会比平时增加 40%,主要是因为开学季家长给孩子准备水果的需求上升。今年 9 月,公司提前在这两个城市的前置仓备货,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因为减少了跨区域调运,物流成本降低了 12%。
优化后的供应链很快迎来了考验。去年国庆假期前,西安某大型连锁超市突然追加了 5000 箱猕猴桃的订单,要求三天内送达。要是在以前,这么短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从采摘到配送的全流程。但这次,李建国通过数据中台快速测算:周至基地还有 8000 箱符合要求的鲜果,预冷中心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冷藏车运力也能调配到位。他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协调合作社加快采摘,预冷中心 24 小时运转,最终提前半天就把 5000 箱猕猴桃送到了超市,超市负责人特意发来感谢信,说 “秦岭鲜语的供应链反应速度堪比生鲜巨头”。
如今,“秦岭鲜语” 的猕猴桃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还通过跨境电商卖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李建国经常会收到果农发来的消息,说因为销路稳定、价格有保障,越来越多的乡亲开始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有一次他去基地考察,一位年过六旬的果农拉着他的手说:“以前种猕猴桃靠天吃饭,现在有了你们这条‘快车道’,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看着仓库里整齐码放、新鲜饱满的猕猴桃,李建国知道,供应链优化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渠道不断涌现,未来还会遇到新的挑战。比如如何进一步缩短从产地到消费者的距离,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这些都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但他坚信,只要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供应链模式,就能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深山,也能让更多消费者品尝到新鲜美味的食材。毕竟,在这条连接田间地头和城市餐桌的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承载着太多人的期待与梦想。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一箱猕猴桃背后的供应链革命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