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以为商业地产就是盖几栋楼、招几家店,再等着顾客上门花钱,那可真是把这行当想得比便利店买瓶矿泉水还简单。要知道,每一个能让你心甘情愿逛上大半天、钱包不知不觉变瘪的商场,背后都藏着一群 “心机满满” 的从业者,他们的操作堪比导演一部长篇连续剧,只不过主角是商铺,观众是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
就拿商场里的厕所位置来说,你是不是总觉得每次想找的时候都得绕好几个弯?别怀疑,这绝对不是设计师迷路了,而是故意的。他们算准了大家找厕所的路上会经过一排排商铺,说不定哪件衣服、哪个小吃就勾住了你的脚步,本来只想解决生理需求,最后却拎着购物袋出来,这波 “曲线救国” 的操作,不得不说够高明。还有那些扶梯,为啥大多不是直接对着商场大门?道理也一样,要是一进门就能直达顶层,中间楼层的店铺岂不是要哭晕在柜台?所以啊,扶梯的角度、方向都经过精心计算,就是为了让你在上下楼的过程中,把每一层都 “检阅” 一遍,生怕你错过任何一个花钱的机会。
![商场内部精心设计的动线图,扶梯与商铺错落分布,引导人流自然穿梭在各个区域]
再说说招商这事儿,那简直比相亲还讲究 “门当户对”。你见过奢侈品店旁边开五金店的吗?估计商家自己都觉得别扭。商业地产招商团队就像 “红娘”,得给不同类型的商铺找合适的 “邻居”。比如餐饮区通常会集中在一起,不是因为怕厨师迷路,而是这样能形成 “美食氛围”,吸引更多想吃东西的人;而服装店则会和饰品店、鞋店挨得近,方便顾客一站式搭配,说不定本来只想买件衣服,最后连鞋子、项链都一起打包了,商家和商场都乐开了花。
还有商场里那些看似 “无用” 的装饰,比如大厅里的巨型玩偶、走廊上的艺术画展,你以为只是为了好看?其实它们都是 “流量密码”。现在的年轻人出门逛街,除了买东西,还喜欢拍照打卡发朋友圈。这些独特的装饰就成了免费的 “宣传道具”,顾客拍了照发出去,相当于给商场做了广告,吸引更多人来打卡。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专门为了和某个玩偶拍照,特意跑一趟商场,拍完照顺便再逛逛街、吃点东西,不知不觉就为商场贡献了营业额。这种 “不花钱还能赚流量” 的操作,商业地产的从业者们早就玩得炉火纯青了。
不过,商业地产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有时候也会遇到各种 “头疼事”。比如遇到那些 “奇葩” 商户,明明签了合同却迟迟不开店,或者开店后又随意更改经营品类,招商团队就得像 “居委会大妈” 一样,一遍又一遍地沟通协调。还有遇到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商场人流量骤减,很多商户撑不下去想要退租,这时候商场就得想办法 “自救”,要么减免租金,要么搞线上直播带货,要么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吸引顾客,简直是操碎了心。就像有个商场经理吐槽的:“我们这行,每天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去解决问题的路上,头发都比别人掉得快。”
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 “挑剔” 了,不仅要求商场里的品牌多、商品全,还对购物环境、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只要有个地方能买东西就行,现在还得有舒适的休息区、有趣的体验项目,甚至连卫生间的卫生状况、是否提供免费纸巾都成了大家衡量商场好坏的标准。有次我去一家商场,发现他们的卫生间里不仅有香薰,还有专门的母婴室和儿童洗手池,连洗手液都是知名品牌,瞬间感觉这家商场 “太懂人心了”,以后自然更愿意去。商业地产从业者们也得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商场的定位和运营策略,不然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说到商场的运营策略,那花样可就更多了。比如节假日的促销活动,你以为只是简单的打折降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有的商场会搞 “满减叠加大作战”,满 200 减 50,再叠加会员折扣,还能用上优惠券,算下来确实划算,但也得让你在各种优惠规则里 “算半天”,有时候为了凑满减,还会多买一些本来不需要的东西。还有的商场会搞 “抽奖活动”,消费满一定金额就能抽奖,奖品从小到玩偶、优惠券,大到手机、家电,总能吸引不少人 “为爱冲锋”。我有个朋友,为了抽中手机,在商场里买了一大堆东西,最后虽然没抽中手机,却收获了一堆用不上的小物件,回来后懊恼地说:“早知道不贪这个便宜了,反而花了更多钱。”
另外,商业地产还得紧跟时代潮流,不然很容易 “掉队”。比如现在流行 “沉浸式体验”,很多商场就搞起了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戏剧,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还能享受文化娱乐体验。还有的商场引入了 “智慧零售” 技术,比如自助结账机、人脸识别付款、AR 试衣间等,不仅提高了购物效率,还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有次我在一家服装店体验 AR 试衣间,不用真的把衣服穿在身上,对着屏幕就能看到自己穿上不同款式衣服的效果,省了不少试衣服的时间,感觉特别方便。这些新玩法不仅能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还能提升商场的竞争力,让商场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当然,商业地产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便利度,还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比如在城市新区,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入,就需要新建一些商场、超市等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而在老城区,很多老旧商场也需要进行改造升级,才能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就像我家附近的一个老商场,以前设施陈旧、品牌单一,很少有人去,后来经过改造,引入了很多热门品牌,还增加了电影院、健身房等娱乐设施,现在每次去都人满为患,生意比以前好太多了。
不过,不管商业地产的玩法怎么变,核心还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毕竟,商场是给人逛的,商铺是给人买的,要是脱离了消费者,再高明的设计、再厉害的策略也没用。所以,商业地产的从业者们还得不断琢磨消费者的心思,了解他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把商场运营得更好,让商家赚钱,让消费者满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对商业地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下次再逛商场的时候,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隐藏在细节里的 “小心机”,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至于商业地产未来还会有哪些新玩法,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和体验。
商业地产常见问答
- 为啥商场里的餐饮区大多都在高层?
其实这是商业地产里常见的 “动线引导” 策略。高层相对来说人流量容易较少,把餐饮区放在高层,能带动大家往楼上走,顺便让大家在上下楼过程中关注到其他楼层的商铺,增加其他商铺的曝光率和客流量。而且餐饮区会产生一定的油烟和噪音,放在高层对低层的购物环境影响也更小。
- 商场招商时,为啥更青睐连锁品牌而不是个体小店?
连锁品牌通常有成熟的运营模式、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商场引入连锁品牌,不仅能降低经营风险,还能借助连锁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更多顾客。而个体小店相对来说经营稳定性较差,品牌影响力也较弱,对于商场提升整体形象和客流量的帮助不如连锁品牌大。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商场会专门规划 “特色小店区”,引入有个性的个体小店,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 商场里的租金是怎么定的?是不是越靠近门口越贵?
商场租金定价是个复杂的事儿,可不是简单看位置。除了门口、电梯口这些 “黄金位置” 租金会高一些,还会考虑商铺的面积、楼层、业态类型等因素。比如餐饮区的租金可能和服装区不一样,因为餐饮区需要特殊的排烟、排水设施,成本更高;大商铺的租金单价可能会比小商铺低一些,因为大商铺能带来更稳定的营业额和客流量。而且不同商场的定位不同,租金定价策略也会有差异,高端商场的租金整体会比普通商场高。
- 疫情后很多商场都搞线上直播,这能真正帮商场提升业绩吗?
线上直播确实能给商场带来一定的帮助。一方面,直播可以让商场里的品牌和商品触达更多潜在顾客,尤其是那些不方便到店的顾客,通过直播了解商品后,可能会在线上下单或者之后到店购买;另一方面,直播也能增加商场的曝光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商场,提升商场的知名度。不过线上直播只是商场运营的一种辅助手段,要想真正提升业绩,还得结合线下的购物体验、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线上线下联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 买商铺投资靠谱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买商铺投资是否靠谱,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首先要考虑商铺的位置,地段好、人流量大的商铺,出租或者自己经营的成功率都会高一些;其次要关注商场的整体运营能力,要是商场运营不善,人流量少,就算商铺位置再好,也很难赚到钱;还要考虑商铺的产权情况、周边的配套设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另外,投资商铺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变现相对来说比较困难,风险也比投资住宅高,所以在投资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不要盲目跟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地产那些事儿:别以为逛的是商场,其实是场 “烧脑大戏” https://www.dachanpin.com/a/tg/39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