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正确的受众,在对的时间,播放对的音乐?这位名叫戚渊的创业者选择了环境音乐领域并一发不可收拾。
文丨阿丽莎 王华中
2005年,戚渊离开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那一年,他和朋友老去东三环一家台湾餐馆吃饭,菜不错、环境也不错,但是音乐特别糟糕。
“每次我们去,如果旁边没有人,我们就会说,关掉音乐吧,别影响我们说话。如果有其他客人,我们就说你开轻声一点。”后来,餐馆老板也意识到了音乐的问题,就请戚渊帮忙做两张碟给他放。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告诉戚渊:“你那个音乐不错,关键是能帮我招来回头客,能不能再帮我做两张碟?”
这个小插曲给戚渊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后来离开电台进入环境音乐市场埋下了伏笔。
戚渊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学的是音乐学,研究的是西洋音乐学。上学期间一次偶然机会,他翻译了一批日文资料,接触到了音乐心理学,才发现这个领域太有意思了。后来,戚渊在服务客户时,也有意识的用上了音乐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例如,不同时间段、不同场景下,环境音乐对人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
据消费行为教授(Unversity of Leicester)Areni和Kim的消费行为研究,在营业场所播放适当的音乐,可提升38.2%的营业额。在餐厅,运用正确节奏和情绪的音乐,会降低14%的用餐时间,促进27%的消费。在商场&酒坊,运用正确节奏和情绪的音乐,会让平均每位客人消费额增加341%,客人在店内的消费时间增加23%,客人购买商品的比例提高71%。
“不可缺少”的环境音乐
2009年,在各地一番调研之后,戚渊与他认识的一位美国合伙人决心进入环境音乐市场。戚渊还提出了一个新词,叫做环境音乐,而不是背景音乐。
“我用了一个英文名词叫做around,它是一个你给包起来的感觉,是一个环境的概念,环境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背景呢?可有可无。”戚渊说,中国公播市场起步非常晚,2006年,中国才刚刚开始实行公共场所背景音乐版权内容收费,从播放免费音乐到付费购买环境音乐服务,到现在快10年了,环境音乐市场也依然走得十分艰难。
戚渊在刚开始做环境音乐这门生意时,就把目光瞄准了有版权意识的外资和中外合资的公司。
“我紧紧围绕着老外客户去做,他们对版权都有概念。和老外交流时,他们非常简单,就三个问题:第一你有没有版权?好,我证明我有版权了;第二个事情,你给我怎样的服务?他们在乎服务的质量;认可了服务之后,第三步进入到商务谈判,价格怎么样?而且报价他们会觉得没必要去讨价还价,因为我报的价格是很合理的。”
到了2012年下半年,戚渊开始更多地去接触国内客户,当然国内客户也会有很多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会让人很难堪。比如:我有没有必要付钱买这个服务?因为免费的音乐用到现在,没花过一分钱,商家干嘛用你东西要花钱?
戚渊说:“OK,我要跟他们去交流,就说这项服务对你的营收是有帮助的。”
所以,后来戚渊在和国内客户交流的时候,就淡化了谈版权这件事情,而是提升了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说,戚渊的服务能够为客户做集成管理,统一发放所有信息,形成了一个系统,这一整套的服务就可以为客户省钱省时间。
专业性缺失的公播音乐市场
关于公播音乐市场,几乎所有的空间,都是可以为环境音乐服务买单的客户,从场馆剧场、购物中心、办公空间、园区校区、超市便利店、书店咖啡店、银行医院、中外餐饮、服装饰品、汽车4S店等等,潜在付费客户无处不在。
1934年,公播音乐服务发源自美国,目前美国已经成为商业最成熟的公播音乐市场。1961年,日本开始发展公播音乐市场,并经过55年的发展,让公播音乐成为一个10亿美金销售额的市场。
然而,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专业性缺失”和“价格战”。专业缺失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品牌与音乐的贴合度与定位不明晰、促销及节日音乐的更新困难、音乐风格混乱、播放内容极为随意、音质及播放效果差、音乐内容并没有得到版权授权。
“我们靠的是专业服务,不走低价竞争,也绝对不打价格战。”戚渊说,服务商很可怜的,一年报价五千都觉得好像“开不了口”,那结果只能是市场最后越做越小。
戚渊称自己就是“踏踏实实做服务生意的人”,目前建立了自己的正版音乐曲库,来自EMI、太合麦田、Dance Plant Records等厂牌的授权,目前库存10万首,常用作品1.5万首。也拿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著作权合作备案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等。
像上海的静安嘉里中心、Michael Kors、凯德、网鱼网咖、佛罗伦萨小镇、鹿港小镇、金桥、上海旅游行业协会饭店业分会、上海虹桥迎宾馆、悦达商场等都是戚渊的客户。
对于公司的经营状态,戚渊说,“确实不大,公司做到现在,都是在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收入数据在投资人看来也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因为我们也在吸收投资人各方面的一些信息,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因此戚渊其实也不得不去考虑投资人的一些想法,如何把环境音乐市场做大。
“我们的服务一方面是内容的集结,一方面是我们的技术。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是安卓版的机顶盒,正在开发Web端。目前各类商家对于音乐版权的关注度比以前有了非常大幅度的提升,下一步我们会从版权管理、公播平台进一步扩展到智能家居、车载娱乐和音乐的聚合上。”
3年前,戚渊就已经不再提竞争这两个字了,同行可以彼此去帮助。他每次到北京,也都会约同行一块喝茶聊天交流,还是希望这个市场能在大家的努力下越做越大。
对话戚渊:环境音乐系统做到最后,还是广播电台
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你的收费模式是怎样的?
戚渊:现在还是定制化服务,我们按照不同的业态有不同的做法,比方说购物中心,他们希望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内容和服务,这个收费就会较高。但再怎么高,我就说一个区间吧,每一栋物业一年2万-6万元之间,不算贵,就算6万元/年,1个月不过5000块钱而已,你除以每一天的话服务才收多少钱?这是一个我认为要提供专业服务非常合理的收费范围。
(责任编辑:admin)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音乐财经网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33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