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进驻创业园要交租大陆:免费创业空间很多
港台:多数有专业技术壁垒大陆:多为简单的模式创新
创业思维
与广东高校创业相比,在创业理念、政策支持、场地提供、资金培育等方面,两岸四地各有特点。
尹世裕也认为,在香港,即使是学生创业,也不是简单的模式创新,大多数项目拥有较高专业技术壁垒,产权管理也很专业。“一年前大陆的A PP很火旺,感觉在咖啡馆坐一下谈谈就给钱了。这个在香港并不现实,商业计划或模型都需要实打实的。”
在台湾交大,创业教育拥有正式学程,学校制定了三个必修科目,以及超过十门选修科目。“学生至少选修3门必修,3门选修,总修18个学分,就能拿到学程毕业证书。”许万龙说,四年前交大成立了创业育成中心,以打造交大创业生态体系,培养大学生创业家精神为核心,主要方向是学生的创业辅导、团队竞赛、工作坊建设等工作。
主持:李建平
在台湾,很多创业是念技术的人做出来的,在大陆很多是从商科出来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门槛比较低。未来的趋势会驱动有技术的人出来创业。但在台湾太多人用技术创业,用户体验做得不好,大家都有技术可能风投会挑用户体验好的;而在大陆,技术门槛不高,大家的用户体验都做得很好,技术创新反而显得很重要。
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广州青年互联网创业协会会长林钻辉多次去香港高校交流。他说,港澳台的高校创业,更加重视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香港很多大学都开设有创业课程,林钻辉说,“香港跟内地在创业教育上有比较大的不同,内地偏向于创业思维的启发,而香港更重视实战。”在教学方式上,香港的互动性以及学生参与性较强。他举例,他们往往会拿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让你下一款A PP来分析它的设计思路、用户黏性和体验缺陷。
出品:南都创客新闻工作室
人才培养方面,港澳台高校更重视学生学习课程和市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兴趣,更加接地气。很多课堂设计和毕业论文,真正走向了市场,比如变成了今天的大疆。这点是内地高校欠缺的,现在内地高校多数还停留在就创业论创业的阶段,而香港或海外大学更加提倡创业和学习兴趣浑然天成。
资金培育
如果走消费性、移动端产业的创业,大陆还是比较厉害,因为市场比较大。台湾科创团队仍保有电子电机的技术优势,做得比较专深,很多技术可以用在中国的服务与市场里。双方各有擅长,且有互补性,应创造合作机制,实现更多合作共赢。
许万龙说,4年前,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已开始思考创新创业扎根的行为,在各高校开设创新创业的学程教育。“交大作为创新创业中心的示范学校,努力积极规划课程”。
林弘全(台湾昂图股份有限公司(flyingV )创办人暨董事长)
除了体现在创业项目本身的差异,两岸的创业土壤和政策环境也各有特点。
帮助创业团队募集种子基金,也是台湾高校育成中心的“任务”之一。以交大为例,思源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的财团法人,资金来自校友捐赠。许万龙会帮学生向其申请补助资金。“一般是50万台币,如果点子不够好,团队最后没有成立公司没有发展则不用归还。如果给50万,后续成立了公司,就占相应50万金额的股份”。
台湾交通大学创业育成中心执行长许万龙博士这次既是带队老师,也是比赛评委,长期接触台湾高校创业。他总结,除了学生自发性由下往上的创业,这三年,台湾高校也开始重视实验室从上到下,进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模式。他说,因电商和A PP门槛比较低,在早前占整个台湾的创业比例也最高。“这五年,生物科技非常蓬勃,包括医疗器材、新药研发等,都需要实验室和学校来投入”。许万龙说,实验室与科技相关的创业,涉及到物联网、机器人、新材料、能源技术等,大部分要求研究的长期累积。“不会很关注电商模式创业,交大的生物科技、科技创业占了八成,另外两成是实验室成果转化的创业”。
专家点评
林弘全曾在2003年与交大同学简志宇共同创立无名小站,三年内成为台湾第二大网站,后该小站在2007年以7亿到10亿台币间被雅虎并购。辞职后,林弘全又创办了目前在台湾占有率超过八成的群众募资平台flyingV。他说,在台湾,孵化器空间越来越多,但若从资金支持上论,台湾没法和大陆比。“政府的支持是比以前多,但还不到位。”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10月份公布的数据,广东目前已有3 5所高校设置了创业学院,10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建立创业实践基地1721个;108所高校组建了创业导师队伍,共有创业导师约3 3 5 0人;84所高校配套了创业教育资金,合计约1.5亿元。2015年,广东共有367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14%。与广东高校创业相比,在创业理念、政策支持、场地提供、资金培育等方面,两岸四地各有特点。
内地的“免费场地”让尹世裕“眼馋”。他直言,香港寸土寸金,学校有资源,教授会专门给予创业建议指导等帮助,但一般不会给出专门空间让人免费创业。“不可能,即使入驻创业园,还是要交一定租金的。”
“两岸之间的创业项目切入点有差异,创业思维角度也不同”。这次比赛,是CurryH uang团队第一次参加两岸创业的交流。
尹世裕认为,相比内地高校学生创业,香港学生创业成本更高。“香港学生比较没有那种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毕业后找工作最怕入错行,如果仅仅是为了有创业经历一窝蜂去创业,可能反而会损害时间。”也正因此,他认为港生创业相对更冷静、慎重。“如果前期孵化不能实现,不如先去大企业,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并不是初创者”。
林钻辉(广州青年互联网创业协会会长)
港澳台高校科研项目市场的驱动力明显,不同阶段不同风投介入的每一笔钱,市场都有一种重要的回报需求促使你往前走。大陆高校科研管理方式目前较僵化,要激发其科研的创业动力依然有难度,除非一半的钱是企业出的。当然大陆一部分理工院校的工科类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也不错,可能没有参与到这一次大赛中,并非要以偏概全。
在投资方面,林钻辉对香港的观察是,虽然香港曾经是世界金融中心,但这两年,内地新增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异军突起,虽然良莠不齐,但发展十分迅速。“香港投资反倒相对显得保守,很多所谓的O 2O项目,香港很多基金都不敢投,但在内地却可以拿到投资。”
港台:O2O项目都不敢投大陆:高校创业奖励更好
学生创客CurryH uang也告诉记者,台湾某些学校校友会有基金鼓励创业,但仍不够多。“我们认为大陆对高校创业的奖励环境会比台湾更好。”
几天比赛接触后,CurryH uang认为,选手在台上对项目的表达方式,两岸也存在差异。“台湾团队比较重视将技术面呈现更具体化,用技术去引导听众,告诉听众为何团队可以做此一项目,而大陆团队比较重视为何要切入这块市场,会由市场面去推导出为何要做这一项创业项目。”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飞马旅创始人兼CEO )
对于创客空间,林鸿全认为,规格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能提供多少服务,资金的取得,注册设立,法规的辅导。“如果通过合作,台湾的优势反而更能发挥出来。”他认为,大赛是一个平台,参赛的目的,是让自己的强项被看到,继而找到合作的机会。“台湾要做更大规模的市场,要怎么切入,不可能拎着皮箱就来了,应该有更多创业对口项目帮扶的途径。”
创业政策方面,内地明显更有优势,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新建了很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各种服务,解决场地需求和融资需求,这点港澳台方面没法比拟。在市场方面,内地也明显有更广阔的市场和人口红利,所以很多香港投资机构跑到内地来投资项目,他们更稳妥地偏向于投VC和PE,种子期也有,但不如内地多。但香港是金融之都和窗口,高端项目要走上世界融资,香港是不错的途径。
在他看来,台湾过去在电子技术方面领先全球,具有高超的技术,这是台湾的优点。“我们认为独门或领先的技术才有办法在市场劣势下后来居上,所以台湾团队都会特别重视技术领先的特点。”他说,相比而言,大陆本身具有世界最大的市场,大陆团队会先从市场出发,利用大市场的优点抢占利基。
创业课程
采写:南都记者 贺蓓
创客场地
尹世裕则认为,香港学生对于创业基金印象最深刻的是———即使是突然砸过来的投资金额,钱也不是用来“烧”的,必须精打细算。他说,在内地经常会听到“烧钱”一说,但香港学生少有。“会做长期规划,精打细算每一笔资金。”
港台:重视从实验室到市场大陆:偏向于创业思维启发
(责任编辑:admin)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香港学生创业经验谈:钱不是用来“烧”的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2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