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央广网广州8月25日消息(记者 夏燕)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当下中国走到了提质换挡、跃迁升级的关键时刻,“硬科技”赛道的创新创业正如火如荼。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与产业、资本碰撞出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全新变奏,越来越多的产业老兵、学界大咖成了这股创新创业大潮的中流砥柱。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了一大批立足于硬科技的创新型企业,并走出了一支“学院派创业军团”。在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固高科技等“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背后,有一位共同的推动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

他是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专家,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硬科技创新创业与新工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力图从教育源头着手,求解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代命题。

由李泽湘教授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以培养高水平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全新平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上将如何颠覆现有模式呢?

科创之问

原创力、品牌力的不足,一直是中国制造的一大痛点。

“能不能借助大湾区或者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打造一批世界品牌?”这个“科创之问”,一直萦绕在李泽湘心头。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之后,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过去40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大湾区这样得天独厚的制造生态链,我们有能力和速度去迭代产品。这就为后面的物联网时代、智能时代、机器人时代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创新首先需要超越工程能力、具有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我国高等院校当前推行的工程教育,却普遍面临着专业细分化、知识碎片化、实验形式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

李泽湘教授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下,难以培养出既能够洞察新兴市场需求,又能够将需求与科技深度融合起来的科创人才。

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者培养生态和环境(央广网发 未来技术学院供图)

这一结论,既源于多年观察,也源自李泽湘的切身经验。自1992年起便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他对当下工程教育的瓶颈深有感触,“学生对板书、作业加考试的‘三板斧’模式越来越不感兴趣”。

直到2004年,李泽湘为参加亚太机器人比赛而开设了一门项目课程。这门课上,学生要学会定义问题(明晰比赛规则),以团队形式运用各种工具将系统进行分解,之后再设计和制造每个子系统,集成、测试并不断创新、迭代。此外,学生还得去深圳采购零部件,做PCB 和机械加工。

“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学生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赶都赶不走,不少学生后面跟我讲,这门课让他们学到了比本科四年还多的东西。”李泽湘教授回忆说。

也正是在这门课上,走出了大疆创始人汪滔,Zuvi原里创始人、前大疆创新研发副总裁王铭钰,逸动科技CEO陶师正、逸动科技副总经理潘宗良等一众高科技创业者。

新工科教育

李泽湘教授的这门课程,实际上正是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应用。在他看来,新工科教育涉及创新者基本素质、产品设计方法、硬科技创新创业完整流程、系统思维应用这四个基本环节,可以为“科创之问”提供最重要也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支撑。

能否对传统工程教育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李泽湘认为,“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进行根本性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在世界顶尖工科院校,其工科教育改革还是受到多方面的约束。”

“唯一系统、全面地把新工科教育做到位的是美国欧林工学院。”据悉,李泽湘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欧林工学院。“这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新环境与氛围,实验室与教室整合在一起,教室里到处贴着学生的想法和成果。”

结合中国国情与科技发展水平,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工科教育之路,也成为了他的期盼,“希望一些有条件的大学也能做出大胆的探索,哪怕规模小一点。”

这个想法,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探索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深职院一直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近年来,深职院曾与企业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RM智能硬件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平安金融科技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综合实力、影响力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

“回答‘科创之问’不只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持这份使命担当,李泽湘教授开启了担任深职院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创始院长的全新征程。

学院派硬科技

在李泽湘教授的主导下,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将聚焦于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致力于培养以设计思维定义问题并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创业人才。

据悉,基于学院发展目标及对国内外新工科教育的深入调研,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的课程体系包含了数学与科学课程、工程核心课程、人文艺术与商业创业课程四大方面。

其中,6门产品设计课程占据核心位置(占比超过20%)。该课程体系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掌握面向产业或者市场需求、结合多种设计工具,解决现实世界的工程问题。

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利用项目制课程设计模式,构建了四大培养特色:

首先是学科交叉融合,以科学工程、设计和人文商业为三条主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赋能。

学院不设置系部,完全打破学科壁垒,只提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3个“主修”专业,支持学生跨学科挑选专注的领域,如“工程+机器人”、“工程+医疗”、“工程+创业”等。

对于那些有明确发展定位及方向的学生,学院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专业方向和学习计划。

同时,学院提供科学、工程、设计和人文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验证、改进和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4526.html

(0)
上一篇 2023-05-10 15:47:09
下一篇 2023-05-10 15:48:22

相关推荐

  • 返乡创业总产值近4000亿!四川外出“民工潮”变返乡“创业潮”

    返乡创业总产值近4000亿!四川外出“民工潮”变返乡“创业潮” 2019年08月06日 20时01分 来源: 川报观察 【字体:】 分享到: 8月6日,一场暴雨后的简阳市禾丰镇丙灵村,满山遍野的果树郁郁葱葱,成片相连的鱼塘生机勃勃,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农村跃然眼前。在几年之前,这里还是一个省定贫困村,让这个村摘掉穷帽,产业和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是一群外出…

    创业分享 2023-05-12
    98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焦作市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经验交流座

      6月21日下午,焦作市在沁阳市召开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强调,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工作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总结成绩经验,破解矛盾难题,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让返乡创业经济在脱贫攻坚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委常委、常务…

    创业分享 2023-05-22
    87
  • 英国新推出的创业签证和创新签证是怎样的?

    说得直白点,申请人在持有创新签证3年后可以申请永居。而那些一开始不具备申请创新签证的人可以申请创业签证,持有2年后,再申请创新签证。 其它的要求 申请人必须证明,他们将充分利用创业签证创业,尽管他们可以同期找个兼职工作。 创新性:申请人有真实的,原创的商业机会,符合未来或目前的市场需求,以及/或者创造出竞争优势。 截止4月中旬,市场上关于两种新签证类别的信息…

    2023-05-13
    71
  • 李嘉诚:成功3Q旧文新读博古通今文化博览宣讲家网

    各位朋友,世人都想有一本成功的秘笈,有些人穷一生精力去找寻这本无字天书,但成功的人,一生都在不断编制自己的无字天书。今天在这里希望能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x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传统始终没有中断。近代中国虽屡遭列强欺凌,国势衰败,但经过全民族的百年抗争,又以巨人的姿态重新站立起来。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具…

    创业分享 2023-05-10
    79
  • 定州市青年创业孵化园获评省级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园

    市青年创业孵化园采用“政府扶持、社会参与、高效助推、自愿加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为创业初始人员提供政策扶持、项目论证、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等一站式服务。 近日,2018年省级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园名单公布,全省共有27家入选,定州市青年创业孵化园名列其中。 据介绍,入选的创业园将分别得到5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园信息网络…

    创业分享 2023-05-13
    6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