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央广网广州8月25日消息(记者 夏燕)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当下中国走到了提质换挡、跃迁升级的关键时刻,“硬科技”赛道的创新创业正如火如荼。从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新材料,科技与产业、资本碰撞出了一曲曲激动人心的全新变奏,越来越多的产业老兵、学界大咖成了这股创新创业大潮的中流砥柱。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诞生了一大批立足于硬科技的创新型企业,并走出了一支“学院派创业军团”。在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固高科技等“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的背后,有一位共同的推动者——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

他是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专家,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硬科技创新创业与新工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力图从教育源头着手,求解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时代命题。

由李泽湘教授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以培养高水平硬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全新平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上将如何颠覆现有模式呢?

科创之问

原创力、品牌力的不足,一直是中国制造的一大痛点。

“能不能借助大湾区或者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打造一批世界品牌?”这个“科创之问”,一直萦绕在李泽湘心头。

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之后,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过去40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大湾区这样得天独厚的制造生态链,我们有能力和速度去迭代产品。这就为后面的物联网时代、智能时代、机器人时代打下了良好基础。”

然而,创新首先需要超越工程能力、具有设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我国高等院校当前推行的工程教育,却普遍面临着专业细分化、知识碎片化、实验形式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

李泽湘教授认为,在这样的体系下,难以培养出既能够洞察新兴市场需求,又能够将需求与科技深度融合起来的科创人才。

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者培养生态和环境(央广网发 未来技术学院供图)

这一结论,既源于多年观察,也源自李泽湘的切身经验。自1992年起便在香港科技大学任教,他对当下工程教育的瓶颈深有感触,“学生对板书、作业加考试的‘三板斧’模式越来越不感兴趣”。

直到2004年,李泽湘为参加亚太机器人比赛而开设了一门项目课程。这门课上,学生要学会定义问题(明晰比赛规则),以团队形式运用各种工具将系统进行分解,之后再设计和制造每个子系统,集成、测试并不断创新、迭代。此外,学生还得去深圳采购零部件,做PCB 和机械加工。

“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学生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赶都赶不走,不少学生后面跟我讲,这门课让他们学到了比本科四年还多的东西。”李泽湘教授回忆说。

也正是在这门课上,走出了大疆创始人汪滔,Zuvi原里创始人、前大疆创新研发副总裁王铭钰,逸动科技CEO陶师正、逸动科技副总经理潘宗良等一众高科技创业者。

新工科教育

李泽湘教授的这门课程,实际上正是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应用。在他看来,新工科教育涉及创新者基本素质、产品设计方法、硬科技创新创业完整流程、系统思维应用这四个基本环节,可以为“科创之问”提供最重要也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支撑。

能否对传统工程教育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李泽湘认为,“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上进行根本性改革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在世界顶尖工科院校,其工科教育改革还是受到多方面的约束。”

“唯一系统、全面地把新工科教育做到位的是美国欧林工学院。”据悉,李泽湘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欧林工学院。“这里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新环境与氛围,实验室与教室整合在一起,教室里到处贴着学生的想法和成果。”

结合中国国情与科技发展水平,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工科教育之路,也成为了他的期盼,“希望一些有条件的大学也能做出大胆的探索,哪怕规模小一点。”

这个想法,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探索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作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深职院一直以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近年来,深职院曾与企业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ARM智能硬件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阿里巴巴数字贸易学院、平安金融科技学院等14所特色产业学院,综合实力、影响力位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

“回答‘科创之问’不只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持这份使命担当,李泽湘教授开启了担任深职院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创始院长的全新征程。

学院派硬科技

在李泽湘教授的主导下,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将聚焦于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和智慧医疗三大领域,致力于培养以设计思维定义问题并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创新创业人才。

据悉,基于学院发展目标及对国内外新工科教育的深入调研,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的课程体系包含了数学与科学课程、工程核心课程、人文艺术与商业创业课程四大方面。

其中,6门产品设计课程占据核心位置(占比超过20%)。该课程体系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培养学生掌握面向产业或者市场需求、结合多种设计工具,解决现实世界的工程问题。

未来技术学院(研究院)利用项目制课程设计模式,构建了四大培养特色:

首先是学科交叉融合,以科学工程、设计和人文商业为三条主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赋能。

学院不设置系部,完全打破学科壁垒,只提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等3个“主修”专业,支持学生跨学科挑选专注的领域,如“工程+机器人”、“工程+医疗”、“工程+创业”等。

对于那些有明确发展定位及方向的学生,学院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专业方向和学习计划。

同时,学院提供科学、工程、设计和人文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验证、改进和加深理解,培养学生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强国刻不容缓,新工科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4526.html

(0)
上一篇 2023-05-10 15:47:09
下一篇 2023-05-10 15:48:22

相关推荐

  • 创业实战沙龙 创业导师为创客“问诊把脉”

      创业实战沙龙   创业导师为创客“问诊把脉”   6日下午,遂宁就业创业博览会系列活动——创业实战沙龙举行。沙龙邀请了大英县鑫燕畜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艳,诗人、群英会会长、影视产业负责人姚兴伟,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小微电商创业扶贫专项基金管理部副主任张欣,荣兴元集团常务副总裁邹远新,成都优方股权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王雁五位导师,围绕创客们普遍遇到的问题,为创客…

    创业分享 2023-05-28
    74
  • 单身族创业勿忘健康保障 看经济实力匹配产品

    该保险专家指出,大病保险可分为消费型和储蓄型,如果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则可选择消费型大病保障,保额一般应在10万元以上。如果条件允许,单身一族应尽早购买大病保险,不但可尽早拥有大病保障,还可以将费率锁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降低成本。 据介绍,该保险的投保年龄为18-55周岁,保险期间为终身,缴费期间为10年、15年、20年、25年、30年,缴费至60周岁。该…

    创业分享 2023-05-13
    83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中)】父子俩的创业选择

    出身普通工人家庭的杜太航,人生轨迹的第一次改变,始于39年前的一次考试。 家乡的创业政策让杜乾如鱼得水。小呔成立之初,政府在桥西区一个产业园内为其提供了一个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仅此一项,公司一年就节省了房租20万元。” 汉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场景。 阳定俊摄 时代的烙印和一辈子国企职工的身份,让两位老人一度对儿子的决定很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转业到地方…

    创业分享 2023-05-13
    76
  • 聊城16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累计投资超30亿元

      创业企业惠及乡里乡亲   ◆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最低补贴额度提高到1.5万元。   受资金限制,我市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实体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年均营业收入大多在100万元以内,但各有独特优势。有的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升级;有的借助家乡名优特产,促进一二三业产融合发展;有的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抗风险能…

    创业分享 2023-05-24
    52
  • “村官工程”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佛山开班

    本次培训班是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第一次与企业合作办班,也是平安班的第一期,标志着平安银行“村官工程”扶智行动正式启动。培训班学员承载着脱贫攻坚带头人的重任,将在未来一周内,学习产业政策、互联网营销、种养殖项目产销对接,到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参访,并在培训结束后一年内持续接受技术支持和导师辅导,带领当地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造血”式脱…

    2023-05-13
    134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