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从个人到团队再回归个人,创业最终的归宿在哪儿?

作者从个人创业的路径出发,讲到团队创业,最后回归 ” 一个人创业 “。具体的创业路径是什么,如何带领团队创业,” 一个人创业 ” 又需要具备哪 3 个条件?文章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欢迎对创业感兴趣的伙伴们阅读 ~

三个买产品和三个人做销售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三个买产品的人可以成为销冠,甚至是业绩大拿拿到公司分红甚至股份,这三个人创业绝对不会成功。而当三个人做销售卖产品的时候,结果就截然不同。

首先从工作上来讲,这三个人各自所负责的一部分会在起初的时候碰壁,然后他们不断的调整策略,直到把一个产品变成一个生态,从生产的工厂到分销到渠道再到销售端。那么量就不再是问题,而他们解决了一个比让员工成为销冠更重要的东西,为公司创造了销售方法论。

关于方法论,可以看《底层逻辑》的第一篇。

那么如何从个人开始创业,再走向团队,再让团队变成一个人的状态呢?

不要着急,给自己点耐心,也给我一些机会。

01 个人创业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个人创业,个人又能够如何创业呢?这里的个人不是个体,而是单纯的一个人,对于个人创业分为三个大的版块。

实业

媒体

电商

为什么是这三个版块呢?而不是给大家枚举项目或是其他的呢?

其实很简单,你有见过有人靠一张文凭混一辈子的么?项目有的时候就是文凭,有的人能靠这个文凭一跃成为上市公司高管,有的人凭着文凭找到一份好工作,有的人凭着文凭啥也干不成。

因此,把个人创业归类成三个版块。

首先说实业版块:美甲店,奶茶店,烧烤摊,小吃摊,早餐摊,摆地摊。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经营模式,只要开门就有人来交易,就像是人不是赤身裸体一样的是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从古至今。

实业的投入层次不齐,但实业有非常容易的成功途径,比如你一个摆摊,客户多了你开个实体店,实体店经营好了,你可以做品牌连锁。

接着说媒体:媒体业以前是有门槛的,而现在人手皆是自媒体,人不仅仅是传播媒体的媒介,更是制造信息的媒体。譬如探店,譬如直播,譬如个人的媒体都是成本极低的事情。

再接着说电商:电商版块,平台电商,内容电商,兴趣电商。直播带货,基本上在初期也可以一个人完成。而且成本也在能接受范围内。

那么个人创业想要走向更大舞台以来挣到更多的钱,势必要组建团队,这里的团队就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

比如做实体,你只需要解决劳动力的问题,因为供需关系固定存在,不管是有没有口罩问题,只要人有社会性,有货币交易,那么供需关系就存在。你一个店有三个员工。这基本上就是团队了。

再比如做媒体,你必须要将内容流水线化,因为是你作为内容的核心。不管团队行不行,你行就可以。一个文案,一个剪辑,一个摄影。三个人刚好一个团队,因为你自己做策划个运营。

再比如电商,你得尝试就方法功利化,因为只有产品能卖得出去,能有利润差,你就有的赚,同样,一个打包发货,一个当你的客服和运营助理,一个作图文案,也是一个团队。

当你想要不仅仅解决挣钱问题,看到了长期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你发展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要组建的不仅仅是有人数的团队了。

好比实体业,往品牌连锁的路上发展的时候,你的团队还能依仗之前的那个团队吗?这个时候显然是需要团队里的人更加的专业。

那么媒体同样也是,当你的内容已经初具 IP 规模的时候,依靠剪辑,文案,拍摄能否解决变现的问题呢?很难,依靠你自己呢?同样也很难,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文案和剪辑以及拍摄都需要有网感,这样你至少解决了内容问题,而你的运营版块不单单靠你一个人去做的时候,你是不是需要有和你一样的几个人。

电商就更加不同提了,从品,到拍图,修图,再到上架测款。你一个人和你之前的团队根本无法胜任,你就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了。

大概如是,你能看到的大多数个人创业的成功之路大概的样子就是这样了。

02 团队创业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团队创业显然级是另当别论了。各司其职,但又为的是同一件事情。

这里我给大家举例,如果 3 个人创业。确定好方向之后,比如要做某个项目,那么经过商讨之后,会有各种方案和想法,但只能有一种决策,有了这个决策之后,三个人的身份又开始有了变化。即执行的角色,在各自的能力范围里为项目出力,比如一个前端,一个销售,一个后端。因为几乎市面上可见的项目的执行大纲就这一种流程。

项目跑通了之后,三个人正常分钱,那这个时候想要扩大业务的时候,很简单,三个人同样商讨,由一个人做出决策之后,三个人的角色又回归执行的角色。前端带团队,销售带团队,后端带团队。

这样一来,整个的业务版块非常清晰,当然这里和个人不同的时候,团队创业不要过早的出现体制化,工作可以有体制的进行。如果一旦这三个人有一个人坐进了办公室,那么这个团队创业的路很快就断掉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吸纳和培养人才。优胜劣汰之后这个团队扩张成为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创业团队且执行力极强。

在这个时候,公司的业务以及人才的流动和方法论的夯实都稳定的时候。三个创始人当中分摊角色,一个决策者,一个管理层,一个行政。在这个基础上又同时负责各自的业务,前端,销售,后端。前端的问题找前端,销售的问题找销售,后端交付的问题找后端。既不存在地位上的差异,也不会影响创业的进程。

以上的路径并不是理想化,而是已经试错过之后的一些总结。但这种团队创业到了中后期,尤其在业务迅速扩张之后,也能够避免一些问题。比如决策者决策失误。比如执行端执行拖沓。还有人性上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想到这里,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泛起愁来。并不是人人都是马云,并不是人人都是雷军,也不是人人都是俞敏洪。

接着往下看,更加干货可执行的方法来了。

03 ” 一个人 ” 创业

你会发现一个人创业才是最好的选择,团队创业这种说法不太靠谱,尤其在团队创业这个团队里每个人的实力不均衡的前提下。

那么这个时候更加靠谱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创业,一个人做决策,一个人执行,一个人成长发展。

这样可行吗?一个人可行,但一旦需要团队的时候就不可行了,人就是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思想。而思想会支配行为。所以这种绝对权威性就不行了,这里可以去参考五千年历史。

那么涉及到团队该怎么办呢?反向推。

在讲之前,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在支配着一个群体或者组织?

不用着急回答,看完最后一段你就有了答案。

在《乌合之众》当中全文贯穿的都在讲一个事情,群体之于个人的关系,个人之于群体的关系。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开始树立了一种鲜活的企业文化的时候,当你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的时候,当你不仅解决自立问题还做到利他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达到 ” 一个人创业 ” 的概念。

由一种使命在聚集催送促使一帮优秀的人创业。

比如新东方,比如抖音集团,比如华为,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这种 ” 一个人创业 ” 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而有了这三个条件,基本上风险问题就全然能够解决。相较于团队创业和个人创业的成功几率以及生命周期也长的多。

第一个条件:符合底层逻辑。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作为分享,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精益创业:从个人到团队再回归个人,创业最终的归宿在哪儿? https://www.dachanpin.com/a/cyfx/4539.html

(0)
上一篇 2023-05-10 15:49:14
下一篇 2023-05-10 15:50:20

相关推荐

  • 30家创业团队齐聚创客特训营

    备战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30家创业团队齐聚创客特训营 版次:A06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8年11月27日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张智伟 通讯员 张扬)日前,由招商局慈善基金会、深圳前海管理局、香港中联办及澳门中联办青年部等单位联合主办,招商启航承办的2018“招商杯”前海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创客特训营在招商启…

    创业分享 2023-05-13
    54
  • 冀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活动实施方案解读

      评审奖补阶段(2018年8月)。各地按照省统一要求,报送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和省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评审对象及相关材料。省人社厅对各地报送的评审对象进行实地考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省级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名单,给予相应资金奖补。   各市、县(市)人社局负责认定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切实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1 相关新闻   “今年全省…

    2023-05-19
    55
  • 高收益创业项目 全美进口化妆品加盟盈利简单称霸市场

    高收益创业项目 全美进口化妆品加盟盈利简单称霸市场 2019-04-16 12:45:12 来源:北国网       也许你的生活并不富裕;也许你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也许你正在困境中;也许你被情所弃......不论什么原因,请你在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打份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面带微笑的生活,因为美丽是你自己的选择!全美进口化…

    创业分享 2023-05-13
    74
  • 如何获得创业资金?

      本期导师黄金帅,历任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区域投资助理、投资总监,现任投资委员会总经理。黄金帅,浙江大学金融学本科毕业,美国里海大学(Lehigh University)金融分析硕士,留学期间担任CSSA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在花旗银行,嘉实基金(博客,微博),香港方圆投资基金都有过工作经历,2010年加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多次参加浙江区域…

    创业分享 2023-05-24
    145
  • 正确的创投姿势应该是怎样,创业者应具备哪些DNA?

      关注创投领域的人们很容易发现,某个时间段总会有特别热门的一些领域(比如过去的O2O、VR/AR,现在的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具备极强的吸金能力,频频传出快速融资的消息。风口频出,一批批的猪乘风而上,往往不久后便重重坠下,传出一份份耸人听闻的“创业死亡名单”。而当初为其站台摇旗呐喊的投资人,挥挥衣袖开始寻找下一个“风口”。   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岳亚楠…

    创业分享 2023-05-21
    6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